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政策补贴 »正文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书记”农村显身手!

时间:2012-07-23            浏览次数:94

我的温室网讯:

 今年4月份以来,山东省昌邑市以包村联户为依托,从市直机关选派83名优秀干部沉到基础差、矛盾多、困难大的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接地气”,与村民共同“打谱气”,为农村发展合力“聚心气”。“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已先后协调帮扶资金136万元,走访党员群众3400多户,修建活动场所34个,引进致富项目65个,修整道路67千米,办实事好事620多件。他们用火热的激情,谱写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人篇章。

  到农村去,是组织的重托,更是自己的责任。走在该市都昌街道南褚村新修的水泥路上,村民徐云三幽默地说:“原来也叫‘水泥路’,下雨天除了水,就是泥,走在路上都拔不出腿来。现在不用担心了。”在村委办公室,“第一书记”曲波正在跟村委成员讨论下步工作:“前期已经把出村路硬化了,趁麦后这段时间其他主要道路也争取早下手。”该市83位驻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是原单位的科级干部或中层干部,皆是“骨干”。他们接过了“包村联户”的接力棒,吃住在村,以村为家,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为帮助他们提高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该市通过任前培训、经验交流会和集中观摩等形式,多渠道搭建了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各项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接踵而来: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和事业经费统一整合,向派驻村重点倾斜。

  既然来了,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村。“得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市纪委派驻饮马镇徐家庙村“第一书记”刘继文从报到第一天起,就在心里给自己定好了位。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再到村“班子”建设,该市“第一书记”留下的是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带来的是派驻村的和谐稳定,赢得的是民心和口碑。“自来水通上了,村里也干净了,路灯也有了,没事还能遛遛弯扭扭秧歌,挺知足的。等俺村东边的路再修起来,俺村还会大变样。”69岁的徐家庙村民于钦东很是高兴。“不只是把路修起来,下步还要解决村里整体规划滞后、集体收入低等问题。”因为要与外地客商洽谈,刘继文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工作思路,最后说,“既然来了,就真干点事,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起码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村。”

  干不干事,群众有评价,考核有基准。“6月12日,天气晴,今天村里的农业饮水工程顺利竣工,使村南部近200亩农田灌溉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群众拍手称赞,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是在围子街道东堤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昌邑市委老干局副局长刘英凯的一篇民情日记。为保证“第一书记”入村后真抓实干,严防驻而不实、蜻蜓点水、虚于应付,该市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制度,制定了《昌邑市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要求任职期间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每周一、二、四晚必须驻村,全身心地投入帮扶工作。通过任职量化考核、村民满意度调查、日常考勤等方面综合考评的形式,给“第一书记”们上了“紧箍咒”。严格的制度考评和奖惩,让“第一书记”们既倍感压力,又有动力,卯足了劲,与村民齐心干事。(潍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