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态之势“造景”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没有名山大川、黄金海岸等十分突出的旅游资源,2003年以前仅有两家小型旅游企业,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不足50人。说发展旅游业都让人笑话,但是当地细微之处寻商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名山大川,自然令人羡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农家小院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同样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
沂水旅游举起了生态旗。沂水境内山环水绕,果木繁茂,兼具水乡特色和山区风貌,依靠这些生态优势,该县开发了地下大峡谷和天然地下画廊两个溶洞类景区,前者侧重地下漂流探险,后者侧重溶洞观赏;建设了雪山彩虹谷游玩性主题公园;开辟的地下萤光湖景区内,奇妙的生态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
此外,沂水县整合林果资源,开发建设了生态农业旅游。在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农家乐饭店或背山而筑,或临路而建,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果树林木,餐厅内可观望远山近树,餐桌上能够充分体现“山珍野味”。沂水县以建设现代园区农业为总抓手,还打造了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沂河两岸建成了特色瓜菜、设施蔬菜、出口蔬菜、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精品果园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城乡景点联线成片
景造出来了,但新的矛盾随之而来,旅游景点规模小而分散,形不成拳头产品。为此,2011年,沂水县明确提出,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由旅游产品打造型向目的地体系建设型转变,将旅游产业链延伸到餐饮、运输、酒店、商业、农业、工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天上王城风景区位于泉庄镇境内。过去,游客在天上王城领略了商周时期纪国文化的韵味后,便匆匆下山,穿镇而过。为了留住游客,这几年泉庄镇发挥纯山区镇的优势,把林果生产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林果资源,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条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休闲为主的踏春赏花、游览采摘、休闲度假产业链。
杨家洼村位于天上王城风景区内,如今这个村250户村民中,搞餐饮服务业的有6户,开农家乐旅馆的有5户,经营商品零售、农副产品的有32户。“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为特色的泉庄农村观光旅游已初具规模。
为进一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鼓励和扶持乡村旅游纵深开发,沂水县还通过镇域旅游资源的规模化、互补性开发和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走出一条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补的新路子。其中,地下画廊滑雪节、沂蒙山根据地户外运动节等节庆活动的大力开展,有效地启动了沂水县的旅游市场。县内文化娱乐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建设博物馆、体育馆、文化娱乐广场,仅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就有55处之多。
保护与发展中求“双赢”
效益旅游,让沂水旅游从传统中走出,开始学会用市场意识处理问题、用创新意识破除障碍。但社会的发展,很快让他们意识到,旅游没有效益是万万不能的,但仅有效益是万万不够的。
当时的背景是,为了效益,一些人逐渐从“什么来钱干什么”走上了“什么能卖钱就供什么”。旅游效益与生态保护一度困扰着人们。
“生态保护愈原始,发展的潜力就愈大。”当地领导如是说,沂水生态旅游就是要在保护与发展的夹缝中和谐求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沂水把更多精力放到生态建设上,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沂水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按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经济。目前在乡镇驻地和中心村社区已建成10处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秸秆气化站11处,建成大型沼气工程7处,18个乡镇驻地、干线公路已全部完成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所有外来投资企业,全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在保护生态大旗下,“绿色”开始生钱,当地人吃上了“生态饭”,目前全县2.8万人从事旅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千亩大樱桃观光采摘园、万亩板栗观光采摘园、蒙山龙雾茶文化园等一批生态观光区,吸引了大批城里游客,生态旅游成了游客的“逍遥游”。
农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在不断拓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沂水现代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今年4月,沂水县成功纳入全国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是山东省惟一获此殊荣者。(农村大众)
旅游景区的重复化,旅游景点的单一化,没有独特性成为了现在游客最大的抱怨声。而沂水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区俨然成为了旅游新景点,生态农业和旅游巧妙结合,当地村民不仅靠农业发了家,还靠发展旅游走上了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