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政策补贴 »正文

安徽新生代农民工8成不会农活 城市难融入 !

时间:2012-07-26            浏览次数:104

我的温室网讯:

  新生代农民工宿舍里充满着时尚的元素。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新生代农民工宿舍里充满着时尚的元素。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新生代农民工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新华社记者 王 颂摄

  新生代农民工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新华社记者 王 颂摄

  日前,一份针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80%的人基本上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未必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实在远了。摇摆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何处是安居乐土,何处是精神家园?

  故土难回

  多数不会干农活

  20岁的陈强去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便从湖南来到北京,在父亲经营的复印店帮忙。在北京打拼了十多年的陈爸爸用几年的积蓄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处矮房中开了一家复印店。“我们家从我爸爸开始就不怎么种地了,我在老家的时候一直在读书,没下过田。家里的田荒了很久,前两年租给别人种了。”陈强对记者说。

  像陈强这样,“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被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提法,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使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1.7%,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

  安徽省合肥市十多名人大代表对该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这个群体还有着许多与父辈不同的特征: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已经没有了安居故土的技能:80%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不会干农活,38%的人从来没有务农经验。清华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一项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也显示,44%的人完全没有务农经历。

  为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对“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把他们拒绝于城市之外”,理由有三:其一,这些人中,多数人本身没有地,农地二轮承包时就没有分到土地,根本就无地可种;其二,他们从来就没有种过地,一离开初中或者高中的校门就到城市务工;其三,他们中的多数人出来后就没有想再回去种地。

  事实也的确如此。安徽省人大代表的调查还显示,省内超九成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城市,57%的被调查者希望在城市定居,而前述清华大学课题组的调查数字为58.4%。

  除了没有土地、不会农活的现实制约,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乡的心理因素更为丰富多样。

  小潘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目前在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大厦一家笔记本电脑专柜工作。已经在北京打拼了8年的他不愿回乡:“现在农村跟我一般年纪的基本都出去了,我要留下来的话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

  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小潘如今与城市青年并无二异,与同事讨论的话题都是各种电子产品,衣着基本都是一些品牌的打折款,麦当劳、肯德基对他而言也早已不是“稀罕物”。在村里乡亲的眼中,做派越来越洋气的小潘很“另类”,而每次谈及硬盘、光驱时,乡亲们的一脸茫然也让小潘总觉得他们“啥也不懂”。

  此外,回到农村还事关“面子”问题。“在村里,大家都认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会互相比较,看谁混得好。我在外面这么多年,要是最后回去种地,就算人家不说啥,我自己脸上也挂不住。”小潘说。aaa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