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回良玉副总理对海南农信社“一小通”金融支农模式作出重要批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了很好的探索途径和可行的解决办法,海南农信社改革创新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王岐山副总理同样作出重要批示:“银监会着人对海南农信社经验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在全国农信社进行推广。”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同志,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报道,文中专题介绍了海南农信社“一小通”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情况。他专门会见海南省农信社负责人吴伟雄,当面了解情况后说,解决农民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中央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你们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很了不起。随后,他专门派了几位曾在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亲自去调研,要把最真实的情况向中央汇报。几位老同志专程到海南做了深入的调研,并写出了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作出批示。银监会领导表示,将一直关注并支持海南农信社体制改革及创新工作。
不仅如此,中央和海南省内主要媒体也多次对海南农信社改革进行了报道。
海南农信社的改革,为什么会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如此广泛的反响?
五年改革浴火重生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海南农信社刚刚走过的五年改革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007年改革前,海南农信社曾背负着沉甸甸的多个“第一”和“之最”:全国最后一个参加改革、最后一家挂牌的省级农信社、资产质量全国最差、历史包袱最重……每一个“第一”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每一个“之最”都是海南农信人无法言表的耻辱!
深谙“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的海南农信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退缩,而是鼓起勇气,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经过5年的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坚持改革创新,终于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蜕变,有数字为证:
五年前,各项存款余额为108亿元,今年增加到579亿元,增幅为426%;
五年前,各项贷款余额为57亿元,今年增加到355亿元,增幅为523%;
五年前,严重亏损。2009年开始首次盈利,今年仅上半年就实现盈利2.52亿元;
五年中,海南省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率下降等指标连续4年全国同行排名第一。
如今,海南省农信社成为全省银行业中,营业网点设置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大的金融企业,已是名副其实的海南农村金融主力军。在很多市县,默默服务于广大农民兄弟的海南农信社,同步大胆涉足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扩展金融服务,尤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借鉴解决农民贷款难的经验,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也为自己发展壮大赢得了商机,赢得了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高举“小额信贷支农”的旗帜
以上列举的成绩,反映出了海南农信社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更被社会广泛关注、被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和让海南农信人倍感自豪的,是海南农信社自主开发的名为“一小通”的小额信贷支农产品。这一产品的核心,集中在将这一产品付诸实施的小额信贷员队伍。
现如今这支队伍由50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常年走村串户为农民服务。这支特别的队伍,就是被陈锡文评价为“进行着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实践”的最可爱的年轻人。他还评价说:“海南探索的‘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打破了我国农民贷款难的瓶颈,其重要意义不在于现在解决了多少农民贷款,而在于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突围的可能性,也为我党培养亲民爱民的干部探索出有效途径。”
所谓“一小通”,即小额信贷支农模式,简单说就是农民发展生产,只要讲诚信,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小额贷款。
小额信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确实很难,金融机构是个出力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的业务,对执行的人来说,更是个苦差事。要走村串户,常年奔走在乡村田间地头,尤其是海南这样四季炎热的地区,更是苦上加苦的活。
为破解这个难题,海南农信社从文化到技术上都做了深层次的设计。简单总结为“八专四交模式”。即专设机构、专业队伍、专门文化、专项流程、专列产品、专项贴息、专门系统、专家团队;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把风险防控交给科技设备、把工资发放权交给小额信贷员。
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支农工作
“八专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设立专门机构,成立专业队伍,建立专门文化。这是切实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关键。
琼中和白沙是海南中部最贫困的山区县,被称为“一琼二白”。海南农信社首先在琼中设立了“小额信贷琼中总部”,在各县再设立小额信贷分支机构,在各个乡镇再设专职信贷员,在行政村聘小额信贷信息员,建立完整的机构和人员网络。针对信用社老员工普遍以农民不守信用为由,不愿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情况,海南农信社将“一小通”小额信贷模式与传统信贷机构相对分开,所有从事小额信贷的人员全部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聘。农民贷款无需抵押品,小额信贷技术员上门服务,只要5户联保,培训5次,2万元以下的贷款一个星期就能贷到手。
其核心和最关键是分布在乡镇的小额信贷技术员。为了避免社会工作人员带着社会的杂念影响这支队伍,这支队伍一律从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经过多次文化理念的熏陶,技术培训和师傅带徒弟式的实践,德智体全面过关的人才能最终被录用。
法律约束人的行为,文化统治人的心灵。没有真心真情付出,就不会有对农民贴切有效的服务。所以这只队伍特别强调文化建设。他们把小额信贷工作称为送爱心工作。要实现爱心传递,农信社先要关心爱护这些小额信贷员。省农信社要求各市县联社把小额信贷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小额信贷员的工作不以效益为目标,而以为农民服务的户数为考核标准。不抽农民一支烟,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拿农民一分钱。这是对小额信贷员的纪律要求。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这是对信贷员的技术要求。“为了父亲不叹息,为了母亲不流泪,为了乡村的童年有一样的笑脸。真心真情付出,我们携手相随。”这是海南“小额信贷员之歌”的歌词,也是这些小额信贷员的情感诉求。
正是有制度上和文化层面的高端设计,小额信贷支农的铁桶终于在这里打破。短短三年时间,500多名刚毕业大学生组成的小额信贷员队伍,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到今年6月底,各项小额信贷累计发放67.2亿元,惠及25.9万农户。
为农民插上增收的翅膀
正是由于“一小通”的广泛推广,海南农民切实品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
从来没有享受过小额信贷的屯昌县枫木镇九拉村的林桂美,2007年成为第一批享受农村小额信贷的村民,她借助小额信贷种瓜菜、养土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后陆续得到了小额信贷的支持,林桂美的种养规模越做越大。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像林桂美一样,通过小额信贷脱贫致富的,在当地比比皆是。
不但如此,村民还可以通过“农信社贷款+政府补贴+农民自有资金”的办法,自建住房。这一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小额信贷也成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强劲引擎。在海南农信社的支持下,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海口天源叶花卉合作社、三亚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等迅速发展壮大。近年来,海南农信社加大了对渔民远洋捕捞的支持力度,支持渔民造大船、闯远海、发展生产、固我海疆。
农民能够得到小额信贷,离不开农信社大学生小额信贷队伍付出的艰辛,同时,这支年轻的队伍也因此收获了丰硕成果。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琼中总部党总支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获得全省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短短两年时间,就有两个小额信贷员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名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两人获得省委授予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三人被授予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有五人获得中国银监会部级表彰。此外,还有260人挂职乡镇信用社副主任,有7人挂职市县联社主任助理。在外部,有98人担任行政村副书记或副主任,有10人挂职担任副镇长,130人挂职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又310人挂职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全体小额信贷技术员兼任海南中华职教社农民培训辅导员。
政府大力支持强力推动
海南农信社改革能取得今日惊人的成就,尤其是小额信贷模式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一面旗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多位中央领导的首肯,这一切都缘于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缘于海南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罗保铭等省领导的强力推动。
早在海南省农信社改革之前,罗保铭就指出,海南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围绕农民组织化是基础、农村金融是核心、农业科技是手段、农产品市场是龙头、农业保险是屏障等五个方面来开展。针对中央提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罗保铭继而提出以小额信贷撬动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改革的海南省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国率先确定把“农民小额贷款政府贴息”作为省政府战略;在政策方面,为支持农信社改革,出台了《海南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了为农信社注入5000亩土地资产的问题,为农信社兑付央行票据铺平了道路;对农信社支农的核心队伍——常年骑着自行车为农民服务的小额信贷技术员,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专门政策,要求录取公务员、培养基层干部,要优先从这支队伍中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