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技术 »正文

温室大棚种植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时间:2012-08-14            浏览次数:170

我的温室网讯:

1、症状
  该病害以为害叶片为主,很少为害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多在盛瓜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叶片展。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整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有稀疏灰褐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时,茎蔓、叶柄也能发病,病斑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扩展较大时,能引起整株枯死。
  2、病原                                                                        
  经沈阳农业大学房德纯教授分离培养,鉴定为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称瓜棒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多单生,少数3~5根丛生,细长,不分枝,有1~7个分隔,浅褐色。分生孢子梗顶端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长圆柱形,直立或弯,顶部钝圆,有5~15个隔膜,分生孢子浅褐色至棕褐色。
  3、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主要以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后的病斑所生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向周围蔓延。一个生长季病菌可以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日益加重。
  (2)发病条件带菌的种子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田园不洁,连茬种植,昼夜温差小,偏施氮肥,缺少微量元素硼时,发病较重。温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的扩展与侵染。据调查,以当地一农民自育的品种发病重,其他品种发病率不高。温度20~28℃,叶面结露时间长,则发病快。
  4、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选无病田、无病瓜留种。种子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min。
  2)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a以上轮作。
  3)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苗。用新土育苗,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使用高垄覆膜栽培技术。控制灌水,适时放风,降低室内湿度,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湿条件。
  5)药剂防治发病初,用65%甲霉灵(硫菌·霉咸)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可追施微量元素硼。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