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政策补贴 »正文

农科院举办第13届国际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大会

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139

我的温室网讯:

  8月29-31日,由欧洲和地中海锈病基金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办的第13届国际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基金会主席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屈四喜、科教司副司长孙文龙,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主持。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李家洋在致辞中指出,禾谷类作物是各国百姓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锈病、白粉病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一般情况下可导致作物减产5%-10%,严重时可达30%以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及病原菌变异,全世界都面临禾谷类锈病、白粉病带来的严峻挑战。
    李家洋强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种植面积达2280万公顷,产量超过1亿吨。但是小麦条锈病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小麦病害流行和防治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和菌源基地综合治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成为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防治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平台,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改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国际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会议的前身是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会议,创立于1969年,每4年召开1次。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从事锈病、白粉病研究的科学家便陆续参加该会议,与世界同行面对面地开展学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锈病和白粉病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本届大会围绕病害流行与预测、病菌群体遗传与多样性、病菌基因组学以及寄主——病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寄主抗病性及其遗传育种、病害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等5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据了解,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影响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安全生产的重大生物灾害。2009-2011年,小麦条锈病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国家大流行,每年发生面积4.5亿亩,产量损失10%-80%,造成经济损失1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发生范围最大、危害损失较重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麦条锈病年均发生面积6000万亩左右,防治后的损失也在10亿公斤以上。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第二大病害,目前每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造成的产量损失3亿公斤以上。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