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蔬菜大棚 » 蔬菜防治 »正文

黄淮江淮地区需要四代粘虫的危害

时间:2012-09-18            浏览次数:141

我的温室网讯:

      8月下旬以来,三代粘虫成虫进入始盛期,并由北向南回迁。专家提醒,由于今年三代种群数量大,四代幼虫在黄淮和江淮地区暴发为害风险极大,各地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适时防治。

  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8月下旬以来,东北和华北等多个虫源地灯下呈现蛾峰,辽宁彰武单灯单日达1374头,三代粘虫成虫进入始盛期。与此同时,渤海湾区域出现大规模迁飞种群。8月29日至31日和9月3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山东长岛高空探照灯先后监测到两次明显的粘虫大规模迁飞过程;8月29日至9月1日,辽宁东港在近60万亩稻田见每平方米达50~60头的高密度成虫种群,9月3日迁出。

  此外,黄淮和江淮地区始见三代成虫和四代卵。其中,江苏新沂、睢宁、兴化、泰兴等地8月底9月初始见成虫,糖醋盆、性诱剂单盆单日诱蛾量及杨树枝把百把单日诱蛾量为10~50头;新沂田间见四代卵,谷草把百把诱卵量累计65块,平均每块44粒卵,为近年罕见。安徽8月23日始见三代成虫,其中颖东、界首9月3日单灯诱蛾量分别为32头、21头,蛾量开始上升。

  据悉,粘虫为跨区域迁飞性重大害虫,具有较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一夜可迁飞200~300公里,风力合适可达500多公里;当其幼虫达到4~5龄时即进入暴食期。鉴于近期北方粘虫回迁虫量大的实际,结合作物生长和天气条件分析,四代粘虫对黄淮和江淮玉米、水稻等秋季作物生产安全威胁较大。

  为避免粘虫集中暴发为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专家建议:东北、华北等三代虫源地要坚持开灯诱蛾,掌握成虫羽化进度、虫量动态和卵巢发育级别,为跨区域监测预警提供有效信息;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黄淮和江淮四代发生区要指导基层测报点充分使用虫情测报灯、糖醋盆、性诱剂、谷(稻)草把等开展蛾卵量诱测,同时加大田间普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