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专题 » 致富经 »正文

杨林:从小有个养猪梦

时间:2013-10-10            浏览次数:264

我的温室网讯:

       无论是大一暑假在四川老家引进发酵床技术开始试验养有机猪;还是大二主动要求休学参加社会实践;再到大三在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最后到后期独立注册“北京牧歌曲辰科技有限公司”。每走一步,杨林的创业阶梯上,那些看似“无巧不成书”的偶然背后,无一不透露出其独立思考后的笃定。
从小有个养猪梦
      “‘养好猪、吃上肉’的梦想是从小根植在骨子里的。”
      1990年的大年夜,杨林出生,父亲用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给体弱的母亲炖了汤。杨林自懂事起就有一个并不奢侈的愿望,希望家里顿顿有肉吃。由于当时农村的条件有限,家里的电视没有安装有线接收器,除了能收看到地方电视台和CCTV-1以外,就是CCTV-7了。CCTV-7的《生财有道》和《致富经》节目,让杨林单纯地认为,做农牧企业都能赚大钱,而养猪更是王牌生财之道。从那时起,杨林便萌发了养猪梦。
       杨林就读的西昌一中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四川百年名校。当时杨林的成绩在班级排前10名。这个成绩,让杨林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杨林却一门心思、毫不犹豫地瞄准了农业大学,而且必须是中国农业大学。
      “要上,就上最好的。”杨林说。
初战受挫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有理论基础;又率先在村里引进发酵床技术,乡亲们都很看好我。”
       2009年9月,杨林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一名新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杨林一迈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埋头苦读。“知识改变命运。我知道,梦想的实现必须靠知识的支撑。”杨林  说,“除了寝室、食堂和教室外,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天道酬勤,大一课程结束后,相对于同时起步的其他同学来说,杨林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还要被实践所检验。2010年暑假,刚刚结束大学一年级学习的杨林便迫不及待地实践起来。他向哥哥借了5万元,买了13头仔猪,加上自己家里原有的4头仔猪,17头仔猪便开启了杨林第一次尝试性创业。
       对当时的养猪行情,杨林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3年前的猪价和今年有些类似,已经跌到一个相对低谷,仔猪价大约是每斤5.5元。”杨林说,“在低价时买入,养5个月~6个月出栏,还能赶上年猪的趟,正好是价格波动的高峰。肯定能赚钱。”
    为了养好猪,杨林大胆引进发酵床技术,投资3800多元建了猪舍。然而,杨林斗志昂扬地吹响了创业的号角,却没有最终扬起胜利的风帆。暑假尚未结束,17头仔猪就陆续死亡。“那时候不懂,现在分析,应该是慢性猪瘟惹得祸。”杨林反思道。
       “失败了,心理受打击吗?”《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问。
       “肯定有。”
       “那为什么还养?”
       “不能因为怕受打击就不养。”杨林语气坚决。“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有理论基础;又率先在村里引进发酵床技术,乡亲们都很看好我。我没养好猪,且不说金钱损失,面子上也有点挂不住。好在我比较乐观,而且也没赔多少钱。”杨林补充道。
       “赔多少?”
       “林林总总,大概8000元。”这就是杨林的第一次创业。
        休学,这个决定不是盲目的
       “暑假养猪的失败教训让我感到书本和实践的差距,我想休学一年,去猪场实习,看看猪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更有针对性地的学习。”
       第一次养猪失败后的杨林,回校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开始大二的课程学习,而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休学。
       “大家都觉得他疯了。”杨林的同班同学,也是北京牧歌曲辰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之一的梁理说,“同学们都觉得,大二就创业为时过早。”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不理解。”杨林说,“他们都劝我不要休学,说不管怎么样,都要先好好学习,把学业完成。”
       “后来学校怎么同意的?”
       “学校看我心意坚决,也就争得家长同意后批准了。”
       “妈妈同意吗?”
       “不同意。不过,不同意也没办法。我很坚持。”再次说起休学,杨林语气依旧坚定。
2010年11月,得到学校正式批准后,杨林毅然决然地休学了。“我做这个决定不是盲目的。”杨林说,“暑假养猪的失败教训让我感到书本和实践的差距,我想休学一年,去猪场实习,看看猪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杨林绝对是个闯将,非常有主见,认准了的事情就会干到底。”现任杨林的班主任刘剑锋说。
很快,休学的杨林就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家生猪养殖场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负责猪场的生产工作,同时兼做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参与微生物发酵的试验。“实践让我清晰地了解猪场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杨林说,“这份工作我做了5个月,前3个月工资是1500元/月,后两个月是4000元/月。”最让杨林开心的,不是工资的提升,而是老板看杨林平时工作踏实、办事稳妥,加上技术过硬等,决定破格提拔杨林这个尚未毕业的实习生为场长。
       担任场长后的杨林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能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全面实践生猪产业链上每一个链条的实际操作流程。此时,他看到了河南一知名农牧企业的招聘广告。几经沟通,次年7月,杨林跳槽来到该公司的生猪第9场实习。在这里,从饲料配备、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到屠宰加工,生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链条,杨林都得到了系统而规范的培训。“除了销售环节我未涉及,其他的都学到了。这要感谢当时我所在9场的领导,是他们毫无保留地教我,尽一切可能给我创造学习的条件。”对于那段经历,杨林充满感激。
       后来,杨林还抽空去四川、陕西一些知名的猪场取经。很快,一年的休学期结束了。
      “休学的一年,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清晰地知道,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
       学校给了学子们创业的平台
      “我的养猪梦再次有了实现的平台。”
       2011年9月,杨林重返校园。
       如果说,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99%的汗水加上1%的运气,那么,杨林幸运地拥有了那1%的运气。同年10月,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启动了“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洋找到了杨林。当时,离项目申报截止日期还有10多天,在李洋的倾心指导下,从项目合伙人的挑选到申报书的撰写直至项目审批通过,在短短的10天之内,杨林所在团队的申报项目“利用生物质能源配制低成本的平衡营养饲料规模化养殖藏猪的技术开发与应用”顺利通过立项答辩。
      “我的养猪梦再次有了实现的平台。”杨林回想起来依然很兴奋。
       接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钱:10万元配套资金迅速到位;地: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院士主动腾出自己在涿州市科技园区的部分实验猪舍;人:中国农业大学利用本校有利资源,组织专家团队为该项目悉心规划。
      “我们学校是尽一切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保驾护航。”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焱说。
       钱、地、人,都有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杨林心里却没了底,能不能做好?做成什么样?该怎么开始?会不会像第一次那样惨败?
当时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答案。
      “那时,很多老师都觉得我们做不起来。有的人觉得,10万元给几个学生,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花。”杨林说。
      “那同学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都是一种很懵懂的状态,他们没有概念。只是单纯地觉得,创业了,当老板了,真好。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了。”
       在众多质疑声中,杨林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用知识养出最优质的猪
      “第一次创业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蛮干,而这次,我有学校、有伙伴支持,那么多人帮助,想不做好也难。”
       有了第一次养猪的失败教训以及1年的校外实习经验,杨林总结出:养猪要想赚钱,有三个秘诀。第一,踩点要准,低进高出。第二,规模化饲养,成本低、好管理。第三,特色养殖,走高端路线。且不说这三点“秘诀”是否有道理,在2012年3月生猪市场行情的低迷期,第一批36头贵州香猪仔入住杨林的猪舍。
      “其实,最初我们想引进藏香猪品种,可是我一打听,从西藏引进30头藏香猪仔,光运费就要7万元。我们手里一共才10万元,本着就米下锅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在北京当地已被驯化过的贵州香猪。”杨林说。
对于头批进圈的30多头贵州香猪,杨林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劲头。
饲料,自己配。以玉米秸秆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以黄粉虫作为动物蛋白质来源,以药食兼用的新鲜中草药作为辅助饲料,加上一定的玉米等精饲料,配成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绝不含任何抗生素等药物。
防疫,自己做。不打针不吃药,平时在饲
       料中加入中草药预防疾病,生病时也用中草药进行调理、治疗;猪舍定期进行彻底消毒,每半个小时清理一次猪舍。
       除此以外,杨林还定期给这30多头小香猪听音乐。每天,小香猪听着音乐起床、听着音乐进食、听着音乐入睡,每次进食后都会听着音乐玩玩具,定时在专用运动场地进行锻炼。
      “现在提到‘食品安全’,消费者大多闻之色变。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更是让消费者避之不及。作为一名学农的大学生,我只想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养出最安全、最优质的猪。”杨林说。
      “养猪的时候,学业怎么办?”《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问。
      “涿州的猪场我一周去两次,排课程表的时候,我就尽量把时间错开。平时就加班加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猪场的日常生产怎么办?”
      “我们在当地雇了一名全日制工人。”“这样,质量能把控吗?”
      “工人会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饲喂。而且,我每次去都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
       同年10月,30多头贵州香猪到了出栏的日子,还没等杨林寻找客户,买香猪的人就主动上门。原来,在一次川籍老乡会上,北京某酒店的餐饮总监了解到杨林的香猪饲养情况,非常感兴趣。
很快,这一批贵州香猪以每斤3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而当时,普通生猪的销售价格每斤仅7元。
      “去年共出栏多少生猪?”
      “80头。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第一批引进的30多头贵州香猪,我们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品种并不是非常纯正。因为当时出于节省运费的考虑,我们没有去贵州当地引种,而是选择了北京郊区被驯化的贵州香猪。”杨林解释道,“发现问题后,我们立即联系广西巴马县当地一家纯正巴马香猪的饲养基地,从那里引进50头仔猪。”
       “后补栏的50头巴马香猪销路怎么样?”
       “香猪不愁卖,但我发现加工成品要比活猪销售的利润高。于是,我联系了北京的一家食品公司,委托他们屠宰后加工成1.5公斤的礼盒,每盒售价298元。”
       “买的人多吗?”
       “多。当时正值年关,礼盒很受欢迎。关键是我的猪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就销售一空。”杨林自豪地说。
       “利润有多少?”
       “大约30%。”杨林答。
       “其实这一次创业和第一次在家养猪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次创业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蛮干,而这次,我有学校、有伙伴支持,那么多人帮助,想不做好也难。”杨林总结道。
转型转型转型转型—迷惘但不会放弃
       “我特别希望校方以股东的身份出现在新公司。我和公司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支持。”
从2012年3月至今,项目正式启动一年有余。正当杨林的香猪事业日渐起色、步入正轨之时,杨林和他的伙伴们却面临另一个关口——在此项目中,加上杨林,共有5名学生。除了刚上大一的张雅清之外,其余的4名同学都即将毕业。
       毕业后成员何去何从?项目如何继续?成为摆在众人面前一个必须选择的问题。
成员之一梁理非常遗憾地告诉《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我是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就要去西藏了。条件所限,项目如果继续,我也无法参加。”
另一名成员翟云龙,据了解最近正忙于找工作。“大家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我想,多个选择多条路,就先找找工作。”与《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通话时,翟云龙如是说。
      “如果该项目继续发展,你会参与吗?”《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问。
      “肯定会。”翟云龙的答案非常肯定。“怎么参与?”
      “这个我现在也不知道,要大家一起商量。”来自云南昆明的王轲也是项目组成员之一,面对这个问题,他的态度与翟云龙如出一辙。王轲告诉《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在项目中,我主管生产。如果项目继续,我对销售更感兴趣。”只是项目到底会不会继续?谁也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会不会继续?如何继续?当《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拿同样的问题问杨林时,杨林快速回答:“必须继续!”
      “我也会迷惘,但我不会放弃。”短暂思考一下,杨林补充道。
      “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继续?”杨林告诉《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毕业后,我想把项目公司化运作。北京牧歌曲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项目的公司化变身。”
据了解,目前,杨林在北京市通州区租了20亩地作为北京牧歌曲辰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后备母猪增至120头。此外,有一家农牧企业已答应注资300万元共同经营,前期156万元已经到账。
       可是,公司化运作之后,依然有问题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股份如何划分?因为该项目是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之一,前期的资金、土地等都是中国农业大学无偿提供,杨林只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负责项目运作。而如今,外资的注入、公司化运作、以及毕业后杨林与中国农业大学身份关系上的脱离,都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新的制度机制必须建立。
       针对此问题,《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焱告诉《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之前虽然也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例子,但大多是开超市、做维修或者售卖东西等,像杨林这样,与本专业紧密结合,又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实践项目孵化成功,在中国农业大学还是首例。面对这个问题,校方目前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提到具体的股份划分,王焱说:“当初校方启动这个项目,目的只是为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创新思维,帮助同学们养成较为良好的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没有考虑过其他因素。况且,公司化运作以后的‘牧歌曲辰’发展如何?走向哪里?都还存在很多变数。我们目前能确定的就是,这是我们学校孵化的项目,杨林又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不会因为学生毕业了就撒手不管。在‘牧歌曲辰’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校方随时随地会组织专家团队,帮助它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农大永远是‘牧歌曲辰’的娘家。”王焱笑着说,“至于其他的,还需要校方仔细研究后再做决定。”
       “我特别希望校方以股东的身份出现在新公司。这个项目是学校出钱、出地、出人,从头到尾一手带领我们做起来的。现在公司刚刚成立,而我也只是一个即将从母校毕业的本科生,我和公司都很稚嫩。我和公司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支持。”杨林如是说。
       新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尚未建立,无论是校方,还是同窗好友,抑或是杨林本人,多少都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但杨林壮志在胸,选择继续。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