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温室专题 » 致富经 »正文

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大棚 开创科技之路

时间:2013-10-25            浏览次数:245

我的温室网讯:

      12月1日上午9时,气温零下16摄氏度。在辽宁朝阳凌源市范杖子村万亩蔬菜大棚现场,棚外寒风刺骨,白雪皑皑;棚内温暖如春,碧绿如洗。村民侯建文正在棚里侍弄蔬菜,一米多高的黄瓜秧爬到人的肩膀头,连珠成串的小黄瓜顶花带刺,煞是喜人。
      “老乡,今年大棚的收成怎么样?”记者从沈阳驱车400余公里,来到这里,参加朝阳市举行的设施农业现场会,随着农业专家们走进了大棚。
      侯建文回答:“挺好的,除了这个80米的棚,我还有一个60米的棚,两个加起来,一年收入10多万元吧。”
      “和建大棚之前比,收入反差大不大?”记者问。侯建文笑了,“建棚前,我们全家种3亩玉米,除了自己留着的,几乎没啥结余。”
       随行的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告诉记者:辽宁省近千万亩设施农业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东北人一到冬天只有“土豆白菜大萝卜”的饮食结构,也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致富无门的问题,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了致富项目。
    “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朝阳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尽管历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从未停止过艰苦奋斗,并确保了各项事业能有长足发展,然而朝阳人仍然未能摆脱“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的怪圈。不及时调整思路,老百姓就没有出路,甚至没有活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对于发展传统农业来说,十年九旱、水资源贫乏是劣势,可是对于发展蔬菜保护地、食用菌、鲜切花、干鲜果来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流通性好、工业污染少等却正是优势。种植蔬菜不易有病虫害,种植瓜果特别甜,而且质优耐贮。尤其重要的是,蔬菜、花、果在保护设施内生产,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亩地用水仅相当于大田用水的1/4,这种节水农业对“十年九旱”的朝阳地区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所谓科学发展就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科学的回答。朝阳的决策者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作出了科学的抉择:水路不通走旱路,发展节水型的设施农业。从“大田”到“大棚”,一字之差,反映了朝阳决策者对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李天来,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赴日留学,三年后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埋头钻研蔬菜栽培技术,他主持的“日光温室主要果菜节能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告诉记者:以前北方的蔬菜大棚,需要生火取暖,不仅棚温难以控制,而且增加生产成本,农民种菜效益低,兴趣不大。经过科学规划后的日光温室,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取光、保温和蓄热提高棚内温度,既节能又节水。
       在宋杖子镇马杖子村农民马成功的日光温室大棚内,马成功和妻子侯国华正在打花,80延长米的百合花郁郁葱葱。马成功告诉记者,他们家有3个这样的花棚,每年的收入都在20多万元。过去种玉米,年年怕旱年年旱,现在,大棚里一年四季如春,旱涝保收。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