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历年来都因为这种病的浸袭而减产一成左右;特别是贩白菜受害更重,一般年份都要因此而减产两
成以上。
为容症状:小苗得病,先在叶背面出现白霜状霉层,叶正面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苗叶变黄枯死。
成株被害,叶面上先出现水浸状淡绿色至淡黄色的小点样病斑,扩大后呈淡褐色,常受叶脉限制而成
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子背面有一层白霜,发病重时,病斑增多,互相连结,使叶片变黄干枯。受害叶
片,多从植株的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发病严重的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坡害,花梗、花薹、种荚均
扭曲成套头状或畸形肿服,病部表面有一层白霜,结实不良。
病原及传播途径:该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受病部分长出的双状霉层是病原菌的菌丝
和抱子囊,后者是它的主要浸染体,它象种子一样,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侵人寄主。产生抱子囊的最
适温度为8 -12℃,在适温和水摘中最容易萌发。在病组织内还可以通过有性繁殖产生另一种浸染体--
卵孢子,它是该菌的主要越冬器官。
病菌主要以卵抱子在土壤里的病残体和种株上过冬。种子也能带菌。在田间,患病植株病斑上的
白霉,通过风雨传播。秋播窖白菜的病原,主要来自快熟小白菜及贩白菜。
发病条件:秋播容白菜在苗期和莲座期即可发生霜霉病,但一般受害较轻,此时是病菌数量积累时
期。在9月中甸前后大白菜结球期,如遇到忽晴忽雨或闷热的天气,此病
极易流行。播种早的地块以及气温偏高的年份,一般发病重。此外,通风不良的窝风地块,因整地不
平而浇不上水的高岗处,或结球期缺肥而生长不良的植株,或蹲苗不当、间苗过晚、密度过大等,发
病都重。
种株在开花时遇阴雨天气,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防治此病,应该采取加强栽培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和配合药剂防治的绘合措施。
(I)适期播种。经常发生此病的地区,遇干早年份,
应该在适期内晚播。北京地区秋播窖白菜的最适播种期,一般为8月6日左右,如采用抗病杂交品种可
适当早播,如采用一般农家品种,可适当晚播。
(2)加强水肥管理。整地要细,以保证播种质量,最好采用机播。底肥要尽量施足,并配合施用
磷、钾肥。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密度要合理,蹲苗期不宜过长。白菜包心后不可缺水。
(3)选用抗病品种。玉泉抱头青、北京100号、北京106号、北京96号等品种,均有较强的抗霜霉
病的能力,可以酌情选用。
(4)选好种株和用药剂拌种。要选用无病种株留种。播种时,要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剂拌
种。可选用的药剂有:35%瑞毒霉拌种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药剂防治。在大白菜苗期,可结合防治虫害掺进1~ 2次杀菌剂。间苗后到10月初这段时间
,为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每隔5一7天喷药一次。喷药要细致、周到,特别是老叶背面要喷到。常
用的杀菌剂有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