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年份,曾在北京地区大流行,造成番茄减产三成左右的报失。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也可浸害茎部。它侵害叶片,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病斑
初为暗绿色水浸状,渐渐变为暗褐色,当空气潮湿时,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白霉。番茄幼苗被害,
一般是叶子首先发病,而后渐渐向茎部扩展,使茎部变为黑褐色而腐烂,致使植株上部萎蔫、折断、
枯死。果实发病,在青果的近果柄处形成灰绿色至深褐色的云状硬斑块,潮湿时长出稀疏白色霉状物
,一般不软腐。茎秆上的病斑为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模糊,长少
量白霉。
病原及传播途径:番茄晚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浸侵染所致。发病部位长出的白霉是此病
菌的孢子囊梗和抱子囊,是它的主要侵染体,象种子一样,在较高的温度下抱子囊能直接萌发产生芽
管侵入寄主,在低温高涅条件下孢子囊中会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两根鞭毛在水中游动20-
30分钟便失去鞭毛,也象种子一样萌发侵入寄主。孢子囊大量产生的最适温度为18~22℃和95%以上的
空气相对湿度。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都需要在水滴中才能萌发。此病原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
但更主要是在冬季生产的番茄病株上越冬,第二年再传给露地番茄。在马铃薯产区,番茄晚疫病菌可
在马铃薯薯块上越冬,第二年传播给番茄。番茄晚疫病菌靠风进行远距离传播。此外,它也可靠雨滴
飞溅传播。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种过番茄、马铃薯的地块,应隔三年之后再种番茄。
(2)温室、大棚栽种番茄,要加强通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湿度。
(3)定植不宜过晚、过密,要及时整枝打杈,提早培土,注意排水,发病后应控制浇水,收获后
清除病残株。
(4)药剂防治。做好番茄晚疫病的病情调查及测报工作,一经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喷药。可供
选用的药剂有: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160^-240倍波尔多液。应每隔5一7天喷一次药
,共喷3-5次。喷药应细致周到,重点保护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