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又称为可持续农业,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首次提出“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可待续发展”概念的界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趋于定型.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理事会提出:“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其后,考虑到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又加上农村发展(Rural Development)的内容,因此“可持续农业”又称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SARD). 1991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63届会议审议规定了可持续农业的三大基本目标:第一保持自给自足和发展适当与持续的平衡,以实现粮食安全;第二.实现农村地区的就业和增收.特别要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第三,保护自然资派和环境。
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整个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息息相关,因而也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其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现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归纳如下:
(一)因地制宜原则
观光农业园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基础,不能玻坏自然,不宜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建设。早期的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生产力水平局限所导致的,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已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顺应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现代农业技术支持下发展的观光农业型园林更应以贴近自然为待色,在规划建设中强调保护和合理利用白然景观,崇尚自然生态美学的审美观。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人工建设应尽且减少,应充分利用原有农业资源.重视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减少基础性投资。为保持园林的自然特色,人工建设在空间比例上不宜超过20%。人工建设应尽量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有效划分和组织园地的区域.而尽量通免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工作;其次.在造园材料使用方面尽量多用乡土植物造景,其他建筑及构筑物材料也最好就地取材,这样既可节省大量投资.又能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使园区易于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适度开发原则
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应坚持适度开发原则。
一方面要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对农业观光园的规模进行控制,保证对园区内的农业环境、生态系统予以有效保护。对游客规模和活动方式进行控制.避免对园区环境的大规摸、深层次破坏。对人工建设的规摸、形式等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对环境产生难以恢复的破坏。
另一方面,开发的程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采用当地生产力水平可承受的先进农业技术,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而造成经济负担,阻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建设项月需经过审慎的论证和规匆。不盲目建设.不盲目追求大的建设舰摸。
(三)近远期效益相结合原则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要兼顾近期和远期的利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做出目标明确的分期发展舰划.从而避免盲目冒进,使园区稳步发展,获得持续增长的生态、社会、经济多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