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71.cn/file/upload/201310/30/14-24-27-58-1918.jpg)
“你看,这些都是冬蝈蝈的幼虫,等过个十几天,它们就可以孵化成蝈蝈幼虫了。”1月20日,台头镇牛头镇村的刘梅告诉记者。
今年30岁的刘梅,在当地是有名的养蝈蝈能手,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七年养殖蝈蝈的经验了。
1月20日,记者在刘梅的蝈蝈养殖园里,见到了这些“膘肥体胖”的冬蝈蝈。在刘梅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冬蝈蝈的温室养殖棚,只见个头大小不一的冬蝈蝈正在啃食地上的菜叶。刘梅告诉记者,在这个50平方米的温室内养殖着约3000只冬蝈蝈。
刘梅首次领略到冬蝈蝈在市场上的畅销,是在2004年,“当时,一只冬蝈蝈就卖到了十几元钱,有些好品种还能卖到三位数。”身价高的蝈蝈在冬季竟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这让刘梅动了心。再加上自己从小喜爱玩蝈蝈,回到家后,刘梅就饶有兴趣地“琢磨”起了如何养殖冬蝈蝈。
为了能准确了解冬蝈蝈的习性和孵化情况,刘梅查阅了各种有关冬蝈蝈养殖的书籍。初试养殖,难免经历坎坷,刘梅向记者介绍:“一开始,我尝试着拿小蝈蝈做试验,就是把那些小蝈蝈卵挖出来,直接在浴缸里边做试验,并在鱼缸上面放个灯泡,连续高温照射,使局部环境温度达到25到38摄氏度之间。一段时间后,原来的蝈蝈卵不但没有孵化出蝈蝈,而且蝈蝈卵都烂了,都臭了。”原来。蝈蝈孵化不仅需要控制好温度,还需要一定的湿度。
经多番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刘梅的冬蝈蝈终于孵化成功了。如今,刘梅的冬蝈蝈年孵化量达到了3万多只,销售地辐射到了菏泽、天津、济南、东营等地,一年下来,小小的冬蝈蝈就能给她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刘梅最后告诉记者,“别看这些冬蝈蝈吃得肥、长得壮,它们平时吃的可是咱们的绿色蔬菜,萝卜、白菜、甘蓝等都是它们的最爱,在咱们寿光这个大‘菜园子’里,它们的越冬‘口粮’可是相当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