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71.cn/file/upload/201310/31/14-56-15-28-1918.jpg)
1月12日下午,走进第五师八十一团五连孟腾飞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里,白色的大棚显得特别醒目,大棚里温暖如春,绿油油的菜苗长得正旺,他和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我家里种了8个大棚,其中7个大棚葡萄套种了辣椒,一个大棚育苗,预计可收入8万多元。种大棚不用风吹雨淋,在家就能致富!”80后的孟腾飞对笔者说,对于自家大棚的收成充满了信心。
2002年以前,孟腾飞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靠80亩棉花地收入,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可收1多万元,如果天年不好,收入刚够一家人的吃喝,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年八十一团调整种植产业结构,以每个棚2360元承包的价格承包给职工,并建设了100座日光温室大棚,全部配套滴灌,初步建成200多亩的温室蔬菜基地,职工只需要交承包费就可在大棚里直接种植。
孟腾飞说,父母从1999年从河南宁陵来五连落户的,刚来种植棉花,一家4口人租住别人家的房子,连吃面粉都困难。后来承包大棚蔬菜,那时候他看见了家里种植大棚生活很艰辛,初中还没毕业的他就毅然放弃学业,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种植学习管理大棚,由于和家人一起吃苦,钻研,家里种好5个大棚蔬菜的同时,又承包了团里建造的320平方米的高规格温室大棚,专门为大棚育苗,同时为团场美化环境培育花卉,积累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收入也逐年增多。
由于起步顺利,自从自己也参加了职工通过这么多年和家人的努力,他对种植大棚热情高涨,2011年,家里又租用了3座大棚,这样大棚数量达到8座。此时,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种植西红柿、黄瓜了,2012家里又在连队承包了7座大棚,全部种上了黄提和夏黑葡萄,第三年每个大棚可有1吨多产量,每年能增收10万元。
“我们种大棚技术上的活儿根本不用担心,团里每年都举办好几次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老师们来授课。连队的技术员一个星期来我们这里好几趟,给我们指导怎么弄大棚。只要我们有技术上的难题,一个电话打过去,技术员不用一会就来了。”
为了提高种植大棚的成功率,该团为大棚种植户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从产前技术指导、产中技术服务、产后收获销售方面为职工提供服务。由于团里对大棚种植户的扶持和培训,再加上自己平时就热爱学习,孟腾飞现已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大棚蔬菜种植户了。
除种植大棚外,孟腾飞家里还种着64亩棉花,一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是2002年种大棚时的10倍还多。
“种大棚可比种地来钱快、挣钱多,而且我们职工种上大棚又不误地里的管理。随着援疆的和城市建设,以后蔬菜市场会越来越大大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以后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孟腾飞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如今,大棚种植在团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该团借助团场地缘优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在发展“田+园”的同时大力发展大棚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发展,截止目前该团已建成300多座蔬菜大棚,种植有蔬菜、葡萄、樱桃、西瓜、花卉等多种产品,大棚已经成为该团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全团已有近百户职工转型发展设施大棚产业,设施农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团场居民“菜篮子”问题,产品不仅在当地自销而且也走进了博乐周边等市场,真正让广大职工捧起了致富增收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