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蔬菜大棚 » 蔬菜动态 »正文

菜价保险形成“三保”机制

时间:2012-03-03            浏览次数:247

我的温室网讯:

媒体瞭望

  本报讯 上海在全国首创了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形成“保淡季、保重点品种、保均衡生产”的“三保”机制。据了解,这种新型的农业保险机制,可在以往的直接财政扶持政策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支农保障渠道,有利于蔬菜生产的长效布局,逐步建立“稳菜价”的供求基础。

  直接针对产销矛盾

  上海创新菜价保险,直接针对的是“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这一对矛盾,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菜价平稳运行的供求机制。据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主任陈德明介绍,绿叶菜淡季价格保险,几年前上海就在一些菜区零星尝试过。从去年“夏淡”开始,进入“有意识、有系统”的全面探索阶段。这个机制是在强化农资、蔬菜标准园建设等一系列综合性直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突破了农业保险的范畴,做到“申保尽保”。

  “三保”机制

  为防止菜价的大起大落,菜价保险突出“三个保”:一是保淡季,目前“保淡”的期限基本设定为6个月,夏冬各3个月。二是保重点品种。目前“夏淡”保的是青菜、鸡毛菜、米苋、生菜、杭白菜5个品种,“冬淡”保的是青菜和杭白菜两个品种。三是保均衡生产。农业主管部门收集市场信息,发布种植指导,对绿叶菜的品种、阶段性种植面积和茬口等环节进行引导,保险公司则对按照计划进行种植的绿叶菜进行价格保险的配套。

  探索空间较大

  一些农业专家说,在稳定终端菜价的同时,一定要兼顾菜农利益,要让种菜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上海在菜价保险上的创新探索,已引起全国不少地区的关注。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进一步探索完善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鼓励生产向组织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其次,保险公司还可不断优化赔款流程,提高赔付效率;最后,目前作为保险价格“基准”的标准化菜市场的零售价格,虽然与田头交易价格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涨落幅度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