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会用“五谷不分”来形容80后群体,如今,少有年轻人在种地上下工夫,可是出生于1982年的李宝宝,不仅成为固阳县银号镇里第一个给地吃“科技饭”的人,还投资绿色采摘园,引领农户致富。现在,他已经不满足于耕种土地,还想着发“羊财”,实现人工配种。为了学习管理,他还上起了农广校,打算三年后拿个大学文凭。
用新技术种出“高产薯”
由于家里世代都是农民,李宝宝从19岁就开始种地。仅有初中文化的他,靠着敢想敢干的劲儿,从朴实勤劳的农村青年成长为创业带头人。
2010年,固阳县银号镇推广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但习惯了传统方法种植的农户们对新技术还不熟悉,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拒绝。镇领导挨家挨户做工作,介绍滴灌种植的优势,可在没有看到实惠之前,很少有人接受该技术。这时,李宝宝主动和镇领导联系,在自家的土地上用起了滴灌技术,成了全镇第一个给地吃“科技饭”的人。
当年,李宝宝采用滴灌技术种植的马铃薯获得了大丰收,纯利润比传统种植高三成以上。一时间,李宝宝成了种植能手,人们上门讨教种植经验。在李宝宝的带动下,周围2000多亩地全部改造成滴灌种植。
问及当初为何尝试滴灌种植技术时,李宝宝说,他相信政府让百姓脱贫致富的决心,即使真有意外发生,镇里也会给百姓兜底。而且,他相信科学,在别人土地上能增收的种植方式,在自己的土地上也能实现。
今年,李宝宝又开始新的尝试——繁育马铃薯原种。等育种成功后,又将会给当地农户带来一场新的种植改革。
投资采摘园领农户致富
今年开春,李宝宝找到镇党支部书记,提议要建立合作社,共同经营蔬菜大棚建设。他说,周边各村委没有蔬菜种植地,人们吃菜要从25公里外的县城运来,如果咱们自己能种菜,销路肯定不成问题。靠近春坤山旅游干道,可以搞特色采摘园,将自己种植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卖给游客。经过镇党支部协调,他获得了集中调配的土地50亩,和另外三家农户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10栋蔬菜大棚。不但为全镇人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还有部分菜类销到县城。
对于采摘园明年的种植计划,李宝宝说:“准备先种一批大棚马铃薯,等马铃薯成熟时,正好赶上市场断档期,能卖个好价钱,其后种植蔬菜,恰好可以赶上旅游季节。”
采摘园的发展又为周边农户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已有农户打算投资建设大棚。对此,李宝宝说,他欢迎大家加入,形成规模经营,如果能发展成稳定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对于农户增加收入更有利。
如今,李宝宝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人”,年收入十几万元,在县城里买房买车,还报名上了固阳县农广校,学起了经济管理、会计学、农村经济学、科学管理、合作社等多门科目。他说:“不念书没文化,管理不了就经营不好,现在好了,等三年以后咱也是大学生!”
其实,已到而立之年的李宝宝还有更长远的规划,他想向人们证明,新时代的农民也可以有大作为。今年,他还在羊养殖方面做起了人工授精试验,已经成功实现人工配种。下一步,他还想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