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年的大姜种植、管理工程中,当地政府推广生物菌基肥、覆膜栽培、拱棚遮阴等新技术,使每亩大姜增加产量1000至1500余斤,仁兆镇的菜农们念活的“菜富”经,以菜生财,赚鼓了腰包。
金秋时节,在平度市仁兆镇的田间地头,人们津津乐道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今年种姜了吗?赚了多少?记者见到,田野里,道路上,一车车满载大姜、大葱的大小车辆川流不息,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仁兆镇位于青岛“母亲河”大沽河畔,是青岛市优质蔬菜种植大镇,今年仅2万亩大姜、4万亩大葱两项,让农民实现纯收入6亿元。在仁兆镇东沟村的田头上,农户孙菁一家都在忙着收获地里的大姜,同时还雇了5个帮工农民一起干活。孙菁笑盈盈着对记者说:“家里一共种了两亩大姜和两亩大葱,做梦都没想到今年的价钱能这么好。半个月前就有人来收购,一亩姜给2.4万元。”
购销商“包亩”菜农“暴富”
原来大姜还没到收获期,很多购销商就瞄准了商机,与姜农协商一次性买断大姜收获权,俗称“包亩”收购:价格谈妥后,购销商立刻与姜农签订合同,并当场现金付款,其他大姜收获的一切事宜均由购销商搞定。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姜价格从开始的每亩2万元,飙升到2.6万元。北仁兆村村民孙吉廷今年种植了6亩大姜,由于科学管理,长势好,被安徽阜阳的客户最早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全部“包亩”收购,孙吉廷不费一点劳作,12万元现金便进入腰包。
据了解,今年的大姜与去年每斤6毛钱的价格相比,翻了4番还多,除去投入成本,每亩大姜纯收入2万多元,菜农们“一夜致富不是梦”。东仁兆村支部书记代洪宝告诉记者,今年全村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了大姜,各户种植面积1-4亩不等,再加上今年蒜薹、大葱、土豆、芋头收入,预计全村收入在5-15万的户在一半以上。岚前村村民冷志武在四邻八疃堪称大姜“暴富户”的代表,他当过村干部、搞过蔬菜购销,平日善于研究种植,判断市场行情,今年种了9亩大姜,谈到今年的收入,冷志武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今年“种植的土豆、萝卜收入了5万多,加上这9亩大姜收入,今年至少净赚22万,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鲜姜存“地窖”来年再升值
按照当地的管理经验,大姜收获后要先放入“地窖” “回茬”,进行 这样一来便于今后储存,二来期望来年升值,这些姜窖也被当地农民称为“地下恒温库”。据常年从事大姜购销的东王戈庄村主任王维科介绍,明年估计大姜市场批发价格要达到5元左右,甚至更多。目前,仁兆镇沿大沽河周围的30多个村庄,零零散散的分布着五六千个姜窖,李家沽村后有一片隆起的沙丘,就有大大小小的姜窖500多个,东葛家村的荒滩上接近600个,这些姜窖每个可以存放大姜1.5至2万斤,很大程度的满足了大姜的储存。大姜存放“地窖”的最佳时间为一至二年,来年一旦市场行情向好,姜农们再陆续出售,那时更能够尝到丰收的甜头。
“除葱帮”穿梭田间地头
当天,记者在田头还看到了这样新奇的一幕,一只十几个人的队伍在用铁锹不停的铲着什么,井然有序,手法利落。原来,随着仁兆镇大葱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仁兆镇衍生了一种新的劳动名词“除葱帮”。他们都是蔬菜购销大户,蔬菜经纪人招募的专业、固定的除葱队伍,每个“除葱帮”有劳力12至16人,根据客户需要,随时到指定的大葱地块组织货源,将大葱出土、捆绑后统一装车外运。南淖泥沟村村委会主任、购销大户刘先学告诉记者:“我自己有3支固定的除葱队伍,每天可以保证8~9万斤的大葱装车”。据统计,全镇共有大葱购销大户、蔬菜经纪人40余人,“除葱帮”110多个,每天用于除葱的人数达1400余人,他们早出晚归,不断地穿梭于仁兆的田间地头,每年仅“除葱帮”的劳务费就达1600多万元。
据了解,在今年的大姜种植、管理过程中,当地政府推广生物菌基肥、覆膜栽培、拱棚遮阴等新技术,使每亩大姜增加产量1000至1500余斤,仁兆镇的菜农们念活的“菜富”经,以菜生财,赚鼓了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