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螨为植食性螨类,有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三种类型。本岛小爪螨为第一类,仅以柳杉为食;柏小爪螨为第二类,仅取食柏科植物;二斑叶螨为第三类,可为害150余种经济植物。各种叶螨的寄主也不相同:裂爪螨属有半数种类寄生于单子叶植物,而小爪螨属的很多种类则栖居于裸子植物。叶螨属大多栖居于叶片的下表面,而小爪螨则大多在叶片的上表面取食。
叶螨可凭借风力、流水、昆虫、鸟兽和农业机具进行传播,或是随苗木的运输而扩散。叶螨的很多种类有吐丝的习性,在营养恶化时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荡。
防治
生物法
生物防治要避免过度施肥,尤其是氮肥。氮肥施用过量时,植物会变得更易受到叶螨侵害。及时除掉温室内和户外的杂草可以减少叶螨的寄主植物。去除植株上的老叶、残叶也是减少叶螨出现的方法。
捕食性的螨类一般具有较长的脚、行动敏锐,捕食的对象包含小型节肢动物及其卵、线虫等,其中最重要的种类为捕植螨科的种类,捕植螨科(Phytoseiidae)属中气门目,大多数的种类都是肉食性,目前种类约有一千二百种,其中约有十余种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天敌,例如智利捕植螨 已在欧美防治二点叶螨 达三十年以上,成效极佳,在台湾也被引进来防治草莓上的二点叶螨 ;又如台湾也引进法拉斯捕食螨来防治桑树、温带果树及木瓜上的叶螨,效果极为有效;温氏捕食螨 为台湾本地种,农试所曾经将其育成抗有机磷、氨基甲酸盐及合成除虫菊的品系,用于田间综合防治的一环;此外,螨 的防治也很有效。
捕植螨之所以可以成为防治叶螨 的有效天敌,是因为捕植螨 具有高增殖率、发育速率快、伪孤雌产雄、密度依变的性比变换率、滞育等生物习性,使其可与叶螨 的族群增长及分布相配合。一般捕食者与食饵二者族群的数量变化是相互控制,当食饵族群数量开始增加时,捕食者因食物来源增加,而慢慢加速增加其数量,当捕食者数量快速增加后,因食饵大量被捕食,其食物来源减少了,故使捕食者数量快速减少,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后,食饵存活的机会增加,故其族群数量又慢慢增加,如此,捕食者与食饵就重覆进行者上述的数量关系。但如果捕食者因食饵大量减少后,没有替代食物来源,或其它不适的生态环境,都可能造成捕食者在田间的消失,或因捕食者数量太低,及对食饵族群增加反应太缓,都可能造成农作物的重大损失,此时就需适时、适地施放大量天敌或提供捕食者替代食物。
物理法
物理防治要在叶螨化蛹前去除已出现危害的植株,这是减少叶螨数量的重要措施。另外,除掉正在孵卵的雌虫也是减轻危害的方法。
化学法
化学防治可以用杀虫剂应对虫害,但是这样会使越来越多种叶螨对杀虫剂产生抗性,使以后控制虫害变得更为棘手。其实,叶螨幼虫在叶片中是很好防治的,因此要尽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如阿巴汀、赐诺杀等对幼虫很有效,因为这些药剂可以进入叶片中杀死幼虫。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如苄氯菊酯、甲氰菊酯对成虫很有效,但对幼虫没有太大作用。杀虫剂使用的频率受当前叶螨数量、成长周期的影响。为了扰乱叶螨的习性,可以在早上雌虫产卵时喷杀虫剂,虽然赐诺杀对叶螨很有效,但要尽量避免使用。西花蓟马通常和叶螨一同出现,观察西花蓟马的数量多少就可以看出杀虫剂使用的效果如何。另外,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温室中已发现的叶螨种类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