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闻当前位置: 我的温室网 » 温室资讯 » 蔬菜大棚 » 种植技术 »正文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杨树菇的袋式栽培技术

时间:2013-11-28            浏览次数:159

我的温室网讯:

杨树菇的袋式栽培
     袋式栽培
  袋栽杨树菇是我国目前普遍的栽培方式。根据商品生产目的不同,在栽培袋(菌袋)规格的选择,出菇方式上有一定差别。如产品用于外销或进入超市,多选用规格稍大的栽培袋(如17×33厘米),装料多,营养充足,保水性好,可采收两潮优质商品菇;如用于内销或作为深加工原料,一般选用规格稍小的栽培袋(16×34厘米),可缩短发菌时间,延长采菇期。前者多采用立式出菇,出菇整齐,菇形好,柄直立,商品质量高;后者多采用卧式出菇,由于杨树菇子实体生长时具正向地性,向光性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子实体往往向上弯曲,并且在采收过程中,菌盖极易脱落,商品菇比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卧袋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在同样大小的菇房(棚)内,投料量几乎是立袋出菇的2倍,生产管理也比较方便,很适合一般生产者采用。
  1.装袋灭菌 培养料经适当处理并配制合格的培养料,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出即可,不能超过65%含水率,否则导致菌袋通透性差,发菌不良。
  装袋可采用人工装料或用装袋机装料。栽培袋通常采用规格为17×33×0.05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只适用于常压灭菌)塑料袋。边装料边压实,装料高度15~18厘米,压平料面,如用木棒在料中扎一孔,有利菌种块上下一起生长,缩短发菌时间。
  立式出菇袋装料后清洁袋口,套上塑料颈圈,加棉塞。圈的直径4~5厘米,高约1.5厘米。卧式出菇袋两端出菇,封口可采用三角折叠法封闭袋口或绑口。
  料袋通常采用常压灭菌,在大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可移动的常压灭菌炉(参见第五章灭菌设备)。此灭菌炉适用于规模型、基地型生产。灭菌结束后,该锅炉还可用于产品盐渍加工、冬季室内或菇棚加温等,这是普通砖石结构的常压灭菌灶所不能相比的。
  2.接种发菌 将灭菌后的料袋趁热移到接种室,用气雾消毒剂或甲醛熏蒸消毒。待料温降到30℃后方可接种。每瓶菌种(750毫升)可接种35~40袋。常规操作菌种可放入一部分于孔穴内,一部分在料面,以利菌丝尽快封闭料面,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接种过程中发现袋口棉塞已湿,要换上消毒过的干棉塞。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菌室。生产性栽培一般利用自然温度发菌,无须加温培养。菌袋堆放在架上,堆放厚度一般为3~4层。菌袋也可直接堆放在地上,厚度不超过5层。培菌时应经常检查菌袋中层的温度,若中层温度超过35℃时应立即翻堆使其降温,否则,堆温超过40℃时菌丝就会死亡,导致栽培失败。培菌过程中还应随时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污染了杂菌的菌袋应立即清除,以免杂菌蔓延。另外,杨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应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实践证明,发菌期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产周期显着延长,甚至还会影响产量。菌丝体在15~25℃室温下,经28~35天即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菌袋后,打开所有的窗加大通风,继续培养10~25天,当料面有黄褐色水珠出现,菌丝体由纯白色变成微带褐色或有褐色斑块时,表明菌丝已进入生理成熟。应取下封口的牛皮纸和颈圈,进行催菇处理。
  3.出菇管理 杨树菇袋栽的出菇管理,不论采用立袋式、卧袋式(墙式)出菇,其管理原则都包括搔菌催蕾,幼菇期管理,成菇期管理,采收、潮间管理等几个管理阶段。以下是立袋式出菇的管理方法:
  (1)束口法催蕾 将菌丝已达生理成熟的菌袋移入菇棚,竖立排放在床架,每平方米约可放80袋。将生理成熟较为一致的栽培袋上的棉塞弃之,再放3~5天,将栽培袋上的塑料环套取下,栽培袋口不要撑开,其目的是以免栽培装上暴露在空间的面积过大,而导致失水,从而使栽培袋表面有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同时又增加了新鲜空气交流,在高温、氧、光的诱导之下,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及菇蕾的发育。当幼菇形成后即可撑开袋口出菇。
  (2)搔菌法催蕾 袋栽杨树菇的搔菌处理有利有弊,利是搔菌可使出菇一致,同步性好,潮次明显,便于管理和提高商品质量;弊是搔菌时间如掌握不好,会推迟出菇时间,菇蕾也会因培养料失水过多而枯死,且易造成污染。
  搔菌的方法是打开袋口,用自制的小铁耙将原接菌种块扒出,并顺手将袋口基料表层厚约0.2厘米的菌皮及基料扒掉、倒出,并将料面压平。但是搔菌的时间搔菌处理的关键是:应准确掌握。搔菌时间,过早易使新料面招致污染;过迟则因大批分化原基,达不至刺激的作用。准确时机是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个别菌袋已开始分化原基,菌袋两头及中间部位基料空隙有微黄色水珠分泌。如初次栽培不好掌握,可以用计算时间的方法确定,即自接种后50天左右,料面出现大量黄色水珠时进行。
  搔菌处理后即行催蕾,或不经搔菌打开袋口直接催蕾。催蕾时,控制室温在20~25℃,提高湿度至85%~90%,并在袋口盖上灭菌报纸或无纺布保湿,光照强度控制在250~300勒克斯,根据室外气温情况,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经约3~5天菌袋即全部分化出幼蕾。
  催蕾时,为有利保湿也可不先进行打开,就按上述条件进行催蕾,约5~7天,料面有原基出现,待原基长到1~2厘米在大小时,拨去棉塞,脱下塑料套环,将料面以上塑料袋剪进行幼菇管理。
  (3)幼菇期管理 幼蕾出现后,即将菌袋拉直袋,气温过低时,应在袋口覆盖纱布,或无纺布使环境温、湿、气处于基本稳定、平衡状态,每天至少3次将纱布喷湿,以利幼蕾分化及生长,但不是使用密度较大的色布或纤布,以免造成二氧化碳中毒或缺氧。幼菇期管理关键是在覆盖纱布后,必须较常规生产增加喷水和通风时间及次数,如遇气压偏低时,以中午前后通风为好,注意适量通风又不影响室温,使温差保持在5℃范围内,不可过大,否则易导致幼蕾萎缩死亡。要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蕾上,否则会造成菇蕾死亡。经约2~3天,菇蕾成长为幼菇,此时需氧量及需水量较蕾期要多,须根据情况实施管理。再过3天左右,进入成菇阶段。
  (4)成菇期管理 袋内若出菇过多,可以进行疏蕾使每袋保留6~8株,有利生产优质菇。待菇蕾长至3~5厘米后,增加通风量,每日通风3次,菇房的通气量要随着子实体的发育而增大。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否则易发生死菇。通风时室内空气流动不能过分剧烈,使床面小区保持一定温度二氧化碳,以达到抑制菌盖开张,加速菌柄生长的目的。由于杨树菇的子实体表层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所以为了满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要经常给予补充水分。每天要喷水3~4次。水可直接喷到料面上,以保持栽培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相对湿度过低,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但相对湿度过高,则子实体极易开伞。是否向菇体喷水,应视菇体的干湿情况而定,适当喷雾状水。出菇期要有充足散射光,可使子实体生长健壮,加深色泽,提高品质。在加温过程中,要防止水珠浅落到子实体上,会影响菇的品质或导致腐烂。若菇体失水过于严重时,可向菇体适当喷雾状水。
  4.采收后管理 待菇体长到八分成熟,菇盖呈半球形,菌膜未破裂,菇盖未开伞,为采收适期。杨树菇质较脆,菇盖易碰破,柄易折断,可在采菇前用喷雾器轻喷1次雾状水,以增强菇体韧性,然后用手护住菌袋,将子实体单朵或整丛一起轻轻拧下,单朵采时要注意防止伤及幼菇。
  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刮除约0.2厘米厚料面,根据菌袋失水情况确定补水与否,然后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提高室温,使菌丝恢复生长。经约10天以后,出菇面生出一层密密的菌丝时,可进行催蕾处理,此后进入再生菇管理。
  杨树菇袋栽一般可采4~5批,立式栽培采完第一潮菇后,第二潮菇开始,由于料面勇气好,会形成较多的单生原基。如果不疏蕾,所供给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子实体很小就会成熟开伞。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必须进行疏蕾。方法是在原基长到0.3~0.5厘米时,每袋只留5~8朵粗壮的原基,将其余摘去。采完第三潮菇后,袋重一般经原重下降约30%~35%,要进行补水,可采用压注法,每袋补水约50毫升,将袋口封闭,剪开袋底掉头出菇。采用木屑为主料进行栽培时,生物效率一般在70%左右,棉壳基质的生物效率可达80%左右,高率可100%,商品率一般在80%左右。
其它出菇方式
  (1)脱袋出菇法 在出现菇蕾后脱去塑料袋,使菌快完全暴露于外。采用脱袋栽培法,可增加出菇面积,提高出菇率,在菌块四周均可形成新原基。若菌块上原基分布不够均匀,局部过密时,要进行疏蕾,以利幼菇在生长时能获得足够的营养,长成朵形较大的优质菇。
  (2)半脱袋覆土法 开袋时去掉棉塞、环套,剪去高于料面5厘米上的塑料袋,同时用锋利刀片在菌袋中部割一周,去掉下半部的塑料袋,而后直立排放在畦面上。每袋相隔2~3厘米,中间用砂壤土填充。这种出菇方式的优点一是能提供充足的水分,不会造成培养基质干燥,覆土不但能有效地防止培养料水分散失,还有刺激现蕾的作用;二是喷水时,泥土不会沾到菇体,菇脚也不带土,保证了菇品的质量。
  (3)卧袋码垛出菇法 接种后的菌袋横码在地上或层架上,层数或堆高视气温而定,气温高时,堆要低,气温低时,堆宜高。待菌丝满袋达到生理成熟后,拔掉棉塞和套环,尽量把袋口撑开,打开门窗,进行空气和水分的调控。这种栽培方式的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栽培容量大(平均每平方米码100袋),管理采菇方便。但长出的子实体菌柄细长且因趋光而弯曲,菌盖颜色较浅,产品形状不佳,生物学转化率约60~80%。
中国温室网信息站

热门文章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在24小时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0-2021 www.071.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温室网版权所有备案号: 鲁ICP备12023745号-1
农业百强十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信息 网信认证 我的温室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我的温室网信用服务单位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