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围绕“西部大开发”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举措,在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和强化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农民获取信息服务有准头、有补贴
生猪价格近年多次大起大落,让不少养殖户心有余悸。重庆巴南区生猪养殖大户徐强告诉记者,如果遇到猪价大起大落,又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养殖户往往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整个市场也就不会稳定。
为有效地、快捷地让市场信息到达养殖户,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重庆市创造了信息“点对点”服务模式。据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刘启明介绍,目前,重庆建立了10万核心用户数据库,开展信息“对点”发布。10万核心用户又细分为干部、农村经纪人、供销经营户、粮油、生猪、柑橘、蔬菜等19个用户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重庆农业手机报”、“农业气象”、“市场动态”、“粮油科技”、“生猪科技”等21个短彩信和语音服务产品,实现了“信息分类、用户分群、服务对点”的信息服务目标。
重庆市长寿区长太生猪养殖场是核心用户之一。负责人姜安国说,猪价波动时,“点对点”服务平台向养猪用户群发布生猪价格走势及专家对生产形势的分析预测,可以增强养猪户的信息获取,有利于后期猪肉价格的稳定。
重庆市农委市场经济信息处高保春说,在核心用户的辐射带动下,100万普通用户从中收益。为此,该项目应用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
为了让广大农民能够尽快分享信息化的成果,重庆市率先实现了“信息补贴”。2009年至2011年,重庆市共安排农发资金2300万元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其中,“信息补贴”是重要内容。按规划,今年全市15万种养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将全部免费享受信息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惠及所有农户。
村级网页上了线,远程诊断视频终端进了村
在万州区农业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该区响水镇以及公议村、总角村、万民村、响水村、联合村的农业农村信息网站迅速建立起来。2011年8月底,响水红心猕猴桃等待采收销售。通过区镇村三级信息网提供供求信息,猕猴桃在销路上得到扩大,价格也得到提升。一等品销售价达到100元/公斤,二等品销售价达到60元/公斤,平均价格达到30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建设也实现了互连互通。黔江区沙坝乡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立了视频中转坐席,由农业服务中心专人负责,并分别在脉东村设立了视频诊断服务窗口,由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村民邓明扬通过远程视频诊断系统求助专家并现场解决了脆红李“缩叶病”防治问题,由于信息传输和治疗及时,控制了病害蔓延,挽回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这便是自2010年开始,重庆市启动的“十百千”农村信息化标准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首批的4个重点示范县、41个示范乡镇、205个示范村的建设已经通过了验收,在“为农服务的方式、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上进行了重点示范,探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和机制。
“目前,示范区县和镇乡网站、村级网页上了线,电子显示屏农业信息形象窗口上了墙,‘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展示上了网,四个区县的农业信息服务直通车进了户,远程诊断软视频服务终端进了村。”刘启明说。
信息化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4月8日,记者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荣昌仔猪九点三十分起拍价为21.80元,数量有2529头。最后一笔成交,竞买人以21.8元/公斤的价格竞买成交229头,金额为149642.34元。
这便是全国首例进行仔猪网上集中竞拍的市场交易现场。全国的养殖户或猪贩若要买荣昌猪仔,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实现网上交易。
近年来,重庆市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集成、创新、熟化和示范应用,并为其全面应用积累了很多配套技术、模式和经验,在如何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作出了不少积极探索。
2009年12月,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成立,依托现代网络资源,建立了跨越时空的远期交易市场,以生猪等农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为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原材料、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即期、中远期电子交易。截至去年12月底,该交易所生猪交易达到548个交易日,成交金额59亿元。
在今年一月份的西部农交会上,重庆正式启动“重庆网上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并提出“办好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交会”;重庆柑橘产业数字化精准管理系统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为用户提供柑橘分布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双向查询、条件选择、试种评价等功能性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