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总目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食用菌从半工厂化、工厂化发展到国内领先
以丰裕食用菌二期工程、李家户食用菌基地为重点,以现代农业食用菌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创全国食用菌强县。丰裕公司二期工程食用菌工厂化示范项目接近尾声,预计7月下旬开始投料,9月份正式出产品,10月份达到满负荷周年化生产。项目投产后丰裕公司双孢菇、真姬菇工厂化养殖规模亚洲最大;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水平代表全国最高水平;中美合资标准化菌种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菌种生产能力国内最大;国内培养料发酵隧道条数最多、机械化程度最高。现代农业食用菌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市经济观摩亮点,得到县委县府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成功研发WLJ-Ⅱ型多功能恒温菇房,新建WLJ-Ⅱ型样板菇房4栋。建设李家户食用菌产业园,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市委书记吴翠云先后2次到丰裕二期工程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武城县食用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粮食从“十连增”到“十亿斤”
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在老城镇、武城镇2个农业部备案小麦高产创建万亩方基础上,全县6个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每个镇分别设立一处“十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片。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每个镇分别由一名高级农艺师带队承包,实行绩效挂钩。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古贝春集团有机原料基地以及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以武城镇万亩方为基础,辐射周边,建设5万亩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田间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被列为全市“三大”粮食主产板块之一、全市百万亩玉米免费供种项目范围。加大物资投入,集成宽幅精播、深耕翻、配方施肥、“一喷三防”、机械化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技术。小麦高产创建十亩攻关田单产达737.9公斤,辐射带动全县54.57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36.7公斤/亩,同比增长33.5公斤,增6.6%,总产达29.3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增20.6%,实现“十连”增。全县玉米播种面积56万亩,5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免费统一供应政府采购的良种。目前,玉米苗情长势良好,十亿斤产粮大县目标指日可待。
三、辣椒从全产业链到有机生产
英潮公司顺利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辣椒系列产品红动中国,行销世界。继去年被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命名为“全国辣椒全产业链领航者”荣誉称号基础上,今年投资亿元新上有机辣椒生产车间,建成后将成为江北最大的鲜泡椒收购、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武城辣椒“地理标志”认证全市唯一,英潮公司是全市唯一“三品一标”齐全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实现质的飞跃,老城后庄基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李老路红色产业带,甘肃、新疆、菏泽等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标准化辣椒基地发展到10多万亩。
四、棉花从高产创建到科技稳棉
制定棉花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大力开展棉花高产创建,在甲马营、老城镇建设棉花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2处,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简化栽培、全程化控、统一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等关键技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高产优质相结合。2010年,棉花高产创建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验收,承担中国棉花研究所棉花实验。实施棉花盐碱地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新上中棉紫光棉籽蛋白提取等深加工项目,科技稳棉经验5月23日经济日报予以推广。
五、农产品加工产业从首创园区到初具规模
在全市第一个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入园项目5个,总投资达8亿多。扶优培强,重点扶持30家骨干龙头,市级以上龙头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23家。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申报2012年省级产业化贴息贷款项目资金3700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37个,新增项目投入11.75亿元。达成意向项目8个,丰裕公司三期工程与荷兰客商合资3亿元自动化程度世界一流的双孢菇工厂化示范项目,即将启动。山东省农科院投资2亿元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完成考查论证。北京企鹏公司投资4亿元生态无污染发酵肥料、饲料及种养基地等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等正在洽谈。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收入分别达10.98亿元和69.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和9%,完成年度目标的63%和57%。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六、生态农业从借力跨越到全省先进
借助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建设示范县项目机遇,科学调整建设内容,新建32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个秸秆气化站和750立方米秸秆青储池,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截至目前,新建标准“一池两改”沼气池605个,改厕、改厨60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60%。新建沼气服务网点10处、区域服务站4处。沼气区域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全省领先,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三品一标”全市领先,“三品”认证达57个,新增10个,认证基地面积10多万亩,荣获全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工作县级优秀单位。
七、农业综合执法从重收费兼治表到重保质强监管
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前移管理关口,严格市场准入,注重源头防控,强化质量监督,将执法工作的重点从收费治表转向加大抽检保障质量。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可追溯制度,推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以种子、农药、化肥质量和标识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口。上半年,备案农药产品800多个,获得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资质的单位10家;整顿农资市场13个,查获违规农资20吨,挽回经济损失16元。抽检样品200余个。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项目,改建实验室37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54台(套),获省批复,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积极运作。
八、农业科技服务从普及推广到体系健全
在搞好上街宣传,印发资料,培训班,科技讲座,田间课堂等常规农技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武城农业信息网、“农信通”、12316农技服务热线、专题片、结对帮扶等形式,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8场次,培训农民45000人,印发资料60000余份,配合市县制作专题片13期,推广农业新技术10多项。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培训农民辅导员203名,示范农户4060个。借助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在7个镇建设办公、检验检测等业务用房,配置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等农技推广服务设备。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将日趋完善。aa